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63|回复: 3

【原创】探望27军老前辈孙佑杰叔叔

[复制链接]

85

主题

179

帖子

2888

积分

陆军中尉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88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发表于 2025-10-26 16: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探望27军老前辈孙佑杰叔叔
作者:孙黄平

       2025年8月12日,我们几位晚辈相约前往烟台,拜访了孙佑杰叔叔。

图1.jpg

图1    孙叔叔两边是史云叔叔的女儿,左侧是汪涔叔叔的女儿

       孙佑杰叔叔不仅是当年志愿军战地记者、烟台日报前副总编辑,更是我们父辈的战友。他所著的《鸭绿江告诉你》是一部珍贵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书中人物皆真实可考,其中多次提到了与他共同经历朝鲜战场的史云叔叔。军政治部的汪涔叔叔也与他很熟,这次我就是和他们的后代一起来看望孙叔叔的。孙叔叔见到我们,格外高兴!
       史云和汪涔两位叔叔,都是解放上海后从上海参军的新兵。
       史云叔叔入伍前在一家照相馆工作,精通摄影和冲洗技术。去年赴安徽合肥看望抗美援朝时新华社派驻九兵团的摄影组长张崇岫叔叔时,他还幽默地回忆说:上海解放后,史云所在的照相馆“连老板带职工一锅端”都参了军,史叔叔被分配至27军《胜利报》社,担任摄影记者。
       汪涔叔叔当时在上海外国人创办的大同大学读书,是机电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所有课程均以英语授课,英语十分流利。邻近毕业之际,他怀着一腔报国热血,瞒着家人毅然参军,被分到了27军文工团。

图2.jpg

图2 在浙江平湖集训时,4个上海籍战士的合影,左起:史云、杨子江、从志军、汪涔。
       他们来自大上海的繁华世界,与部队中质朴憨厚的老兵气质迥异,俩人同年入伍,同在军政治部,口音相近,年纪相仿,很快成了整天形影不离的好友,连孙佑杰叔叔都说“他俩整天粘在一起”,他们总是一起洗照片,逛街,甚至一起犯错误,一起写检讨。
       这些上海新兵虽然年轻单纯,却也个性鲜明,与早期从山东入伍的农村兵有很大差别,为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他们被分散去了几支功勋部队下连锻炼。
       比如:汪涔叔叔分配去了81师的“潍县团潍县连”(潍县战役后共评出了四个“潍县战斗模范连”,不清楚到底是哪一个),据汪叔叔的女儿回忆,他父亲多次提到,这个潍县连很了不起,那些日子里,通过学习政治、参加诉苦大会、接受阶级教育,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触动,第一次在听诉苦报告时流眼泪,第一次与战士的发言产生共鸣,他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开始积极发挥专长,既当演员又管机电,陆续开始立功受奖。

图3.jpg

图3   汪涔从潍县团回军部后的立功证

       三等功事迹:1、能够和战士打成一片,生活不怕苦。2、工作大胆、泼辣、热情。3、有创造性。4、及时和同志们研究讨论工作。

图4.jpg

图4史云相册:1950年夏和神枪手魏来国在平湖 下连锻炼时

      史云叔叔则应该是去了80师239团4连,因为他的相册中有一张下连时和著名的神枪手、特等功臣魏来国的合影。魏来国前辈曾是这个连的老连长。这个连先后立过集体特等功2次,集体一等功9次。更是有着一系列的光荣称号,“白马关战斗模范连”、“常胜模范连”,后来抗美援朝第一仗就打成了“新兴里战斗模范连”,著名的北极熊团团旗就是被这个连缴获的。
       这个连英雄辈出,功臣众多,像咱们熟悉的崔忠庆叔叔就曾是这个连的一等功臣。据说上海解放前,邹积升连长刚调去了团里,新由排长提成连长的应该是李昌言前辈。在这样的连队熏陶下,史云叔叔虽没直接参与战斗,但内心同样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教育。

图5.jpg

图5   通过这些锻炼和活动,上海兵们开始发生了显著的转变,逐渐有了“兵的样子”。待部队入朝后,他们也跟随老兵第一次踏上了战场,并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飞速地成长起来。

图6.jpg

图6   抗美援朝时的三位叔叔

       史云叔叔的女儿告诉我们,她父亲初次遭遇美军空袭时,抱头蹲地,真的被吓哭过,但过后很快便适应了战地环境,等长津湖战役后,国内新兵补入时,他已能镇定地鼓励他们了。
       汪涔叔叔也多次对女儿回忆过刚入朝时的情景,他们忍饥挨饿,在暴风雪中长途跋涉,身体的忍耐力已近极限,终于等到休息的时刻,他和身边的一名战友紧紧搂抱相拥,想借彼此的体温抵挡严寒。可等再次起身时,却发现那位叔叔竟然在自己怀里悄然离世了,那一刻的震惊和悲痛远超言语所能形容。但也正是那个严寒中的拥抱和怀中逝去的呼吸,让汪叔叔从此逐渐成长为一名坚韧不屈的真正战士。

图7.jpg

图7   再加一个小插曲:

       汪叔叔的女儿提到:她到南京毕业实习时,曾见到了莫雁伯伯-当时前线文工团的团长,也是剧作家,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编剧。他见到我非常高兴,觉得像见到了我父亲。他告诉我说:“你父亲及身边的很多人物形象,成为了我写《霓虹灯下的哨兵》的素材,剧中的主角之一“童阿男”的身上就有你父亲的影子。你父亲开始时非常浪漫,天真。他认为参军就是要骑马射击,很好玩……。”

图8.jpg

图8

图9.jpg

图9   孙佑杰叔叔创作的《鸭绿江告诉你》一书

      孙佑杰叔叔在《鸭绿江告诉你》一书中多次提到史云同志:比如,入朝前在丹东鸭绿江边,共同目睹美机轰炸新义州的惊心场面:(以下摘录书中内容)
       吃过早饭,我与报社摄影记者史云结伴向鸭绿江走去。今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我们来到鸭绿江水边。江水不是我想象中的绿色,而是清澈透明的蓝色。
       左侧横跨鸭绿江的大铁桥,很是雄伟壮观,像是用许多节铁架子连接起来的。北岸桥头由我边防部队守卫,南岸桥头有朝鲜守卫的哨兵。
       我左顾右盼,视线在桥南岸右侧停住了。原来朝鲜的新义州市就在对岸,同安东市一江之隔,一切清晰可见。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街上的行人川流不息,车水马龙。一排排高楼大厦,坐落得别致有序,被霞光映出金黄色的轮廓,倒影在江中,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不像是处在战乱之中。
       这时,从新义州更远的地方,隐隐约约传来隆隆的炮声,间或有激烈的机枪声。显然那里正在激战。我想,新义州或许是北朝鲜所剩下的最后一座完整的城市了。我庆幸这座城市得以保存。
       然而我知道,在战争年代,祸与福可以在瞬间互换。这时,升高的太阳加强了我的能见度,当我的视野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时,忽听有方向不明的远距离的飞机马达声。
       我向江南岸上空看去,不禁在心里打了个寒颤,远处高空密密麻麻一片黑点点。那些黑点点,由小变大,逐渐清晰,我终于看清了,约有一百多架美国轰炸机和喷气式战斗机,有规则地在天空排了好几层,铺天盖地地由南向北急速飞来。
       马达声响彻天空,震撼大地,我急忙招呼身边正在用照像机拍摄鸭绿江桥的摄影记者:“史云同志,快来看!”
       史云同志走过来,顺着我的视线向南天一看,脸色刷地变了、拉腿就往回跑,边跑边说:
“敌机要轰炸了,赶快跑!"
       "往哪里去?"我说。
       “回市里!”他看我一动不动,又回来了,仿佛对自己的惊慌失措有点不好意思。
       他擦了擦脸上的汗珠,笑了。
       为防万一,我们走到左侧一个有洞穴的陡崖旁,以便有了危急情况时好随时进洞隐蔽。因为北上之前,已看到报纸上有美机轰炸我国东北地区的报道。我们严密注视着美机的动向。
       来势凶猛的美机,并没有袭击我国安东,却直飞鸭绿江南岸新义州上空。像是早就侦察和确定好了目标,没转几圈,就从高空俯冲下来,先由东至西,再由南到北,交织着对新义州展开了地毯式的轰炸,各种炸弹如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刹那间,响声震耳欲聋地动山摇,新义州变成汪洋火海。
       突然,一个更加震撼人心的惨景出现了: 大批遭空袭的朝鲜人,身背着有限的财物,拥挤着从火海中突出来,直奔鸭绿江大铁桥。显然,他们都意识到,跑过鸭绿江桥,安全就有保障。生与死到了如此紧急的转折关头,求生的欲望如同山洪暴发,什么岗哨呀,国界呀,大桥呀,深水呀,一切都阻挡不住了。
       大桥很快人满为患。人流越拥挤,流动越缓慢,前面人流一受阻,后面拥挤更加剧,又酿成了新的悲剧--在这无法控制的巨大拥挤推力下,许多老人、小孩和弱者倒在众人的脚下,被践踏窒息而死。
       处于大桥边沿的人,开始被挤出大桥外,落于鸭绿江中,千万人绝望的惨叫、嚎哭和呼救声撕人肺腑。可怕的是随着逃难者源源不断拥上大桥,情况还在急剧恶化,被挤出大桥的人群像被巨大力量推倒的墙,一齐倾斜掉落江中,溅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
       在我目睹的十几分钟内,挤死在脚下者难以统计,仅落水者就有三四百人。绝大部分只扑腾了几下,就溺死于江底,然后又漂浮上来。能够游到北岸的寥寥无几。江面上的尸体横七竖八,比比皆是,顺流而下,直到美机结束空袭飞走之后,大桥南岸才截断了人流,美国制造的这场大大惨案才渐渐降下帷幕。
       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漂浮着尸体的鸭绿江,向安东驻地走去。途中,我突然觉得天色暗淡起来,好像在我眼上加了一层黄色滤镜,天空和大地浑然一片暗黄。太阳呢? 我向新义州方向一看,全都明白了。原来是新义州燃烧的巨量浓烟正向高空升腾,把天空和太阳全遮蔽了,弄得天昏地暗,让人十分恐怖。再细一看,原来的新义州已不复存在,高楼大厦夷为平地,只有黑乎乎一片废墟,仍在冒着滚滚的烟柱,汹涌地升向高空……
      入朝后的行军路上,孙叔叔在书上又详细描绘了他和史云叔叔如何在雪地里配合默契“打通腿”的做法,而且据此创作了一幅木刻作品刊登于当时的27军《胜利报》上。

图10.jpg

图10   以下仍是孙叔叔书中描写的情景摘录:

       五次战役时,孙叔叔和史叔叔接到上级命令,跟随穿插部队“尖刀团”去了最前线,他俩向编辑部的众人告别时,同志们眼里都闪着担心和惜别之光。我俩都觉得这好像是再难相见的诀别了。
       我目睹了志愿军高炮打下了数架敌机,然后和史云一起随“尖刀团”插进了敌人的阵地纵深,这时战斗激烈,炮火连天,我们经历了参军以来最为危险的一次炮袭。部队只能停止前进,就地暂时疏散隐蔽。
       我正在寻找隐蔽的洞穴,哪儿也找不到,好容易发现了一个敌人修筑的防炮洞,里面早已藏满了人。我已疲劳至极,不愿再动了,就决定在洞口坐下休息。心想,在这里伤了,有人帮忙,死了有人知道,比哪儿都好。
       我刚坐下,听防炮洞内有人呼喊我:“孙记者同志,快到里边隐蔽!”
       我一听喊我的是五连的卫生员。战前我到五连采访熟悉他。我很感激地对他说:“已经挤不下了,我在这里就行了。”
       这时附近又落下几颗炮弹,炸得尘土飞飞扬扬。只听卫生员说:“大家挤一挤,里面让一让,快叫孙记者进来。”
       见同志们都很友爱,我也就从同志们闪开的空隙进到洞里去了。我看洞里共有十七八个人。
这个防炮洞很大,足有六平方米,顶上是用粗大的杉松排起来的,上面覆盖的泥土也很厚,一般炮弹难以炸透,在这里面隐蔽很安全。可是我忽然想起还有史云,不知他现在在哪儿,是否还活着。
       这次穿插是社长让我带着他下来的,一路同甘共苦,从不分开,现在我自己找到了安全的隐蔽地方,就不管同伴的下落和安危,实在于心不忍。万一史云有个好歹,可如何向社长交待呢? 因此,我向洞内同志说明了情况,就立即走出了防炮洞,冒着敌人炮袭的危险去寻找史云。
       我忐忑不安地四处察看奔走,终于在树林中发现了他。他满脸尘土,两眼通红,因找不到隐蔽地方,倚坐在一棵大树根部,闭着双眼,等待着命运的安排。他一听我喊他,才睁开了眼睛,对我说:“孙编辑,你不隐蔽到这里干什么?"
       “来找你。”我高兴地说,“那边有一个很坚固的防炮洞,走,咱们快到那里去!”
       我们走出不多远,“咣! 咣! ”又是几发炮弹在附近爆炸,弹片把那棵大树近旁一棵小树削去了一大截。
       “好险啊,”史云擦擦汗对我说;“是你给我拣了一条命。”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表示我们要生死在一起。史云并用自拍照相机给我们留下了合影。

图11.jpg

图11   史云(左)和孙佑杰劫后余生的自拍合影

       写到这,又想起来,去年同是我们几位后代去合肥探望九兵团摄影记者张崇岫叔叔。张叔叔也是反复提到史云叔叔,他特别说了一件事,刚到朝鲜打长津湖时,史云就是跟着他这位新四军老兵去了新兴里,在打北极熊团的战场上,他俩从一个阵地转到另一个阵地,不断拍摄着战场上珍贵的照片资料。
       在一次转移途中,他们挎着相机被敌机发现了,追着打,史云叔叔一紧张就瞎跑,结果被张叔叔一把拽住,往大桥底下拉,之后他俩就在桥洞中间蹲了下来,四架飞机围着大桥两边足足盘旋了20多分钟,在轰隆隆的爆炸声中,子弹和炮弹皮在他们周围乱飞,幸好桥面较宽,虽然桥洞两侧被炸得一塌糊涂,但躲在中间的他俩却毫发无损,最终躲过一劫。
       这次孙叔叔又提到在五次战役时,他救了史云一命的故事。类似的经历仿佛传奇一般,史云叔叔屡得命运垂青,先后被老新四军和老八路出手搭救,而他自己也将这份战场上的生死情谊和无畏精神延续了下去,之后又出手帮助新兵。这段往事,不仅让我们窥见战火之中铸就的深厚情谊,更触摸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那是在硝烟岁月里淬炼出的、永不熄灭的人性光辉,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用勇气与信念写就的永恒篇章。
      孙佑杰叔叔在书中还提到了军政治部派人去背美军帐篷里的物资。这跟汪涔叔叔密切相关。汪叔叔曾在他简明扼要的回忆录中写道:
       在朝鲜我是27军唯一有军籍的英文翻译,其他借调的人来自华大,人大等大学,都是无军籍的学生,我担任翻译班班长,也是班里唯一配枪的人。
       我们分工配合师、团、营全面的完成了任务。有时为了能及时到达抓到美俘的所在部队,冒着大雪一天要走180华里。全班翻译任务完成出色,管理严格,无一人伤亡。
       在长津湖咸南地区追击战中,因逃窜之美王牌七师和陆战一师残部突然失踪,导致部队失去方向,首长派我亲自随同侦察班在深达一米多的大雪里埋伏,等到半夜,终于抓到两名掉队的敌人,经我紧急审问,才弄清敌人以两辆装甲运兵车开道,从已结厚冰的长津湖向南逃窜。弄清敌情后,我们的部队随即转向追击,于次日凌晨全歼该敌。
       之后,我随先遣部队抵咸兴,发现敌人从海上军舰向兴南、咸南开炮,发射带降落伞的照明灯。
       在兴南沿海尚存若干美军仓库,未被炸毁,估计敌人为登陆反扑预留。内有各种防寒用品和食品,我军连夜动员部队和民工抢运物资,但因不懂外文,运回的多是白鞋油,固体酒精和各种冻成冰的果汁罐头。
       当时81师政治部主任陶庸命我一人前往仓库,白天物色有用物资,作好标记,晚上部队来运走,我在那里一个多星期,圆满完成任务。
       二次战役中,在长津湖北侧公路旁散落着大量美军车辆及遗留物资,部队最需要的是通讯设备,必须在天亮以前拆卸运回,否则按照朝鲜战场的经验,美军在天亮后必定派飞机来轰炸。
       上级派我和扬子江同志带民工担架,在天亮前把战场上所有留下的通讯物资(包括装在坦克、指挥车等处的通讯电器设备)拆下来,装上两副担架,并动员朝鲜老乡,用四轮牛拉爬犁(约有1吨多)拉了回来,给部队补充了重要装备。

图12.jpg

图12   这是史云拍摄的战场实况(已被敌炸毁)

图13.jpg

图13   两份立功证书:

1、咸镜南道战斗任务中翻译工作表现积极,经评定为三等功。2、根据汪涔同志的评功材料,批准给予立二等功壹次

分党委十二月十五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政治部章

      在朝鲜,汪涔叔叔因表现突出,连续立功,于1952年8月,受组织派遣光荣回国,参加“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他在北京见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受到了极大的鼓励!
       在1992年出版的《共和国奠基人-航空篇》中,对汪涔的记载是这样的:1949年8月入伍,1950年7月入团。1950年10月入朝,曾担任27军、20军翻译。(推测是否为战场中双方部队常有交集,汪叔叔偶尔也客串过20军的翻译吧)。
       在部队,表现突出,先后立过一次二等功,五次三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1954年8月转业到航空工业部,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
       期间参与了多项航空通讯方面的设计、生产、安装工作。文革时下放5.7干校劳动,1972年分配到三线汉中 012 基地,此后领导开展了多项电讯技术改革,其中有的项目超过了国内先进水平,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了显著成绩,并参加全国科技群英大会,被授予“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标兵”。
       史云叔叔逝世后单位的悼念追思文章中写道:在1951年的第五次战役中,他主动请战,两次随穿插部队尖刀连、侦查连进入敌人心脏地带,冒着枪林弹雨进行采访,为新华社和《解放军报》拍摄了大量照片,为部队留下了珍贵的军史记录,并荣立四等功。
1952年至1955年,史云同志任27军文化处摄影组长。他以高涨的热情投入摄影组筹造和暗房建设工作,并对各师摄影员进行业务指导。他首创了“幻灯新闻”巡迴放映,有力地配合部队军政训练,荣立三等功。

图14.jpg

图14   史云拍摄的长津湖战场照片,也因此而立功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的许多作品曾在国内外展出。其名亦载入《中国摄影家辞典》。

图15.jpg

图15    27军抗美援朝英模照片,史云拍摄


       这是一张27军抗美援朝回国后著名的英模合影,前排左五为军政委曾如清,前排右四为于宪桂,中排右四为谭炳云,后排右二为孙凤钜。
       汪叔叔的女儿曾赠予孙叔叔许多放大后的战场照片和合影,其中就有不少史云叔叔亲自拍摄的。

图16.jpg

图16   这次,孙叔叔在照片上认出了许多老战友,有的甚至能脱口叫出名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指着史云叔叔的两个女儿笑着说:“没有我就没有你俩。”大家听后都会心地笑了——事实的确如此。我们此行既满怀感恩,也深深地惋惜,史云、汪涔两位叔叔已不在人世,如果他们能来该是何等圆满啊!
       今年已过百岁高龄的孙佑杰叔叔,自1945年从军以来,一直担任部队的战地记者,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大大小小几百场战役的战地报道。
       多年来,他将那些英雄故事、戎马生涯,记在了心里,写进了书里,更是传播到了四面八方。
       自1990年离休至今的40多年间,孙老应邀到学校、村庄、社区进行宣讲前,总是先通过口述和笔录的方式,把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重新整理成文, 在每次宣讲的时候, 他都脱稿演讲,? 现场气氛极具感染力。
       迄今为止,他和他的红色追梦报告已经在各地举办了600 场,听众多达10万余人。几十年下来,他反复打磨的这些文字也被编辑成册,出版发行。
       孙佑杰前辈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这次探望不仅让我们更真切地触摸到那段峥嵘岁月,也更让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向我们所有参战的老前辈们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29

帖子

1667

积分

陆军中尉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67
发表于 2025-10-26 21: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2521

帖子

9363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363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5-10-26 22: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山丹丹帮我发了帖子,要不我还真不会在一篇文章中发这么多照片呢,孙叔叔和史云叔叔、汪涔叔叔的故事十分感人,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地铭记、学习!向老前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726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1

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捷神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5-11-4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