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武牧羊是个历史典故,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
现转载一文,大家分享:
常听妈妈说起家乡的一位老人,一生从没上过一天学堂,却会唱苏武牧羊。在我几个月大的时候,妈妈抱着我去拜访他,他还唱给她听,沙哑的嗓音唱出北海的苍茫,千年来苏武的事迹就是这样在一代代人的歌声里流传。
五千年的历史茫茫,多少显赫一时的帝王将相都如过眼云烟,被后人记住的能有几个?苏武,却在民间被代代传唱,流芳百世。
苏武是个单纯的人,一根筋。兄弟三人皆为郎,这是帝王施与的莫大恩惠;被派出使匈奴,也是大汉托付给他的光荣使命。有恩惠,就要报答;有使命,就不能辜负。苏武的伟大也不复杂,只是坚守住了这样简单的原则。可是,身处他的境地,很多人连底线都受不住。部下有罪,受到牵连,他立刻就要拔剑自杀,两次自杀未遂,被威逼投降时也丝毫不为所动,为了维护大汉的威严,他可以随时抛下自己的性命。而匈奴不给饮食,让死变得很容易时,苏武却又啮雪吞毡,顽强地活下去,同样也是为了气节。
挣扎在生死之间,时间不长,痛苦都被实实在在地压缩进每一天里。清醒的每时每刻,脑海里都被一个念头占满了:死,或者生。在苍茫的天地间,放眼望去,草野茫茫,没有尽头,静言思之,自己归汉的日子也是遥遥无期。多少个无言的早晨,他恭敬地持起汉节,赶着羊儿上路。寒冷的夜晚,裹紧毛毡,望着苍凉的星空,远方飘来幽咽的胡笳声,他又会想起谁?一天又一天如水一般平淡地淌过,像是一把钝刀在他心上磨。谁说这痛苦不比那斧钺汤镬?
小人早就降了,君子看似也有足够理由。李陵带来的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他即使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中,也不会有人迎接他了。家,早就没有了。不仅如此,兄弟二人也已故去。虽然悲痛欲绝,但苏武继续坚守着原则,坚守着底线。
十九年,他等了十九年。多少次,隐约看到了归汉的希望,他想伸手去抓,却发现只是个幻影。就像把一碗水递给一个沙漠中脱水的人,在他接过时却将水打翻在地。这种折磨真叫人捶胸顿足,但苏武沉住了气,继续坚守,继续等待。
须发尽白的苏武踏上十九年前来时的路,回想当年自己的意气风发。他带的走的只有一句话:我没有投降。
自古以来,鲜有像苏武一样去做的人,但没有人不钦佩他的气节。这是中华民族的气节,在一代代人的歌声中传承,在一代代人的血脉里流淌。
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