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21-5-9 14: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生万物 于 2021-5-9 14:55 编辑  
 
本册日记内容辨识到此结束。 
================= 
 
网上查找补充资料,见文本文件: 
 
高研班名单-1947年SDC16200] 
 
高研班:[1946年] 
================= 
胡明 (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胡明(1914—2001),男,福建省同安县(今厦门市)人,缅甸归侨。 
曾任国家纺织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 
中文名胡明国    籍中国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2001年原    名胡绵芳 
193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7年3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调入中央党校学习。 
1938年元月调江西南昌,任新四军政治部战地服务团民运科长。同年4月随新四军部队进驻皖南,历任南陵县南三区工委副主任、主任,中共繁昌县委书记兼新四军第三支队民运科长,中共皖南特委宣传部长,中共旌德县委书记,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书记兼旌德县委书记。 
皖南事变后,组织干部群众寻找在事变中突围和失散的新四军将士。随后组建泾旌太中心县委游击队(又称黄山游击队),坚持皖南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了旌太边和旌绩(旌德、绩溪)边区等游击根据地,多次粉碎国民党顽军的“清剿”,至1944年春开辟了泾旌太边、黄山周围地区等5块游击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皖南游击队继续留在皖南坚持斗争,历任皖南地委书记,苏皖边军政委员会主席兼苏皖支队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苏浙皖赣边区司令部政委,1949年4月底解放皖南,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南下。随后,任中共皖南区党委副书记兼皖南军区副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调任华东纺织工业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同年底调往北京,任国家计委轻工业局局长,国家食品工业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1958年任中共旅大市委代理第一书记,1973年任中共抚顺市委第一书记。1978年重返北京,任国家纺织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1982年任国家纺织工业部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副主任,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6年离休,2001年7月在北京病逝。 [1]  
人物家庭编辑 
夫人洪琪,先后担任皖南山地中心县委和皖南地委委员。 
============ 
张铚秀(1915年7月—2009年8月14日),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8年参加虹桥村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他是解放军从事作战指挥年限最长的将领之一。1988年,张铚秀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逝世日期2009年8月14日. 
张铚秀同志的夫人是晚清著名爱国将领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海战中宁死不降,服毒自尽)的曾孙女丁亚华——两大爱国将领血缘的结合! 
 
============ 
第772团 
团长 王德胜   
(  政治委员 丁先国    副团长 阙子清   参谋长 武承先    政治处主任 张明) 
========== 
罗维道(1914.09--2011.10),男,江西泰和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红军,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上海战役时担任27军81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罗维道任华东空军预科总队队长兼政治委员、防空军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兵团职待遇离休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学员,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华野六纵先遣支队支队长,第六师十六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二十七军八十一师政治委员。 
2011年10月18日22时5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7岁。 
1949年5月24日晚6时,27军81师在师长孙端夫、政委罗维道率领下,向上海市区发起攻击。 
驻守这一线的敌军是刘昌义北线兵团的第51军残部。 
第二日清晨,81师241团攻打造币厂桥受阻。政委罗维道正在焦急,这时,参谋来报告说: 
“地下党来接头了。” 
罗维道是位有资历的老政委,14岁参加红军,17岁入党,打了整整20年仗。 
============== 
陈景龙同志简介: 
江苏省赣榆县陈家沟村人,1912年出生, 1931年,参加红三军黄公略部队当电话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夏,陈景龙被派到淮北三军分区峄滕铜邳总队(原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任副总队长,直到1945年夏天。 
1945年夏,陈景龙调淮北三军分区独立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第七十八团团长,先后参加攻克潍县城和济南城的战役。在参加淮海战役中,腿部负重伤,致成二等甲级残废。全国解放后任过华东空军司令部处长、安徽阜阳军分区参谋长等职,七十年代中期离职休养,住合肥市。 
================= 
刘中华(1917.1——2018.1.16),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中国共产党党员,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区文登营镇西字城村,曾任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第六舰队司令员。 
中文名刘中华外文名liuzhonghua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日期1917年1月逝世日期2018年1月16日 [1] 毕业院校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职    业将军出生地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信    仰共产主义政    党中国共产党服役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时间1937年——1981年军    衔少将参与战役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勋    章解放纪念章,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2年,10月在县立第四小学读书时受大革命熏陶而立志救国救民,经老师江先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春天,任当地二分区区委组织委员,参与发展党的地下组织。 
1935年春,刘中华调文登县委组建团县委并任团县委书记。不久,他随团省委组织委员宋竹庭到青岛任省委政治交通员。5月下旬,因团省工委遭中国国民党特共破坏,刘中华被捕入狱,判刑5年。 
1943年夏,任南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期间他们的主要工作和任务是与日伪反复争夺游击地区的主导权。 
1945年初,调任中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 
1946年初,调任北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 
1946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时,刘中华由北海军分区政委,调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7师(后改第3野战军第27军第81师)政治委员,历经新(泰)莱(芜)、孟良崮、潍县和济南等诸多重大战役。 
1949年2月,淮海战役后刘中华调任第3野战军第30军政治部主任,部队在芜湖地区集训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 
1950年,任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副政委、政委、司令员兼政委。 
1953年,刘中华被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因学习成绩优良获金质奖章。 
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1957年春,毕业回国,任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后改称海军高级学校和海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 
1981年,正式离职休养。 [2]  
2018年1月16日,在青岛逝世,享年101岁。 [1]  
个人荣誉编辑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三级纪念章、二级独立纪念章、一级解放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马兆文 
1918 
1978 
山东 
威海 
荣成市 
马兆文 1918---山东荣成市人, 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 1978 年 12 月 1 日因公牺牲 1955授予.. 
在入朝作战时马兆文任27军81师243团团长。朝鲜战争期间,他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机智英勇,认真领会上级作战意图,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在他领导下243团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辉煌战绩。先后取得了咸南战役、新兴里战斗、黑吐岭阻击战等战斗的胜利。在黑吐岭阻击战中,马兆文带领全团官兵从7月15日到9月4日坚守阵地50余天,以一个团加3个炮连(6门山炮、3门迫击炮)的兵力,打退了用飞机、坦克、大炮等美式装备武装的美军第24师(后换为美军第7师)和李伪军第6师两个师兵力的轮番进攻。在阻击战中,全团与美、李军先后进行大小战斗80余次,经受了美军飞机、大炮地毯式轰炸、弹尽粮绝、水源缺乏、联络中断等重重困难考验。在敌军逼近团部指挥所的危机时刻,马兆文坚持团部不往后撤,并与警卫人员一同战斗,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圆满完成了“黑吐岭阻击战”任务。整个战斗共毙伤敌人千余名,彻底粉碎了美、李伪军欲趁我志愿军五次战役刚结束未及休整,企图攻占金城、直取淮阳以切断东线人民军后路妄想,为我军赢得宝贵的战斗准备时间。 
1978年12月1日,已连续下部队检查工作近一个月,马兆文在勘察坦克二师的训练场地途径江苏铜山县郑集公社时不幸因公牺牲。 
1955年,马兆文被授予中校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朝鲜三级国旗勋章”。 
 
 |   
 
 
 
 |